Search

煮一鍋咖哩。

前幾天突然一時興起,煮了一大鍋咖哩,什麼都加一點的那種。我其實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煮一鍋咖哩。

前幾天突然一時興起,煮了一大鍋咖哩,什麼都加一點的那種。我其實是非常不喜歡咖哩的人,大概是小時候吃到的咖哩都是日式的,甜甜,我實在很不愛。

所以主動煮咖哩對我來說,算是跨出一大步吧。我的做法一點都不正統,完全隨性,就是把冰箱裡的各色剩材湊在一起,大致上用了洋蔥、雞腿肉、櫛瓜、小番茄與馬鈴薯。不過即使我對咖哩沒有愛,我還是有一點堅持,就是洋蔥一定要炒到深金黃色,其他材料也要加進去一起炒過,這樣咖哩才有香氣及深度。

這次試著用陶鍋來煮咖哩,先以奶油炒兩大顆洋蔥丁,一開始會出水,要有耐心不要急,慢慢仔細的炒香它。陶鍋的好處是蓄熱度高,只要鍋整體熱透了,就不容易降溫,所以只需要用小火就行。洋蔥炒到金黃後,再加入切丁的雞腿肉塊與蔬菜丁繼續炒,加入大量咖哩粉、少許肉桂粉與西班牙紅椒粉,繼續炒到所有材料都融合一體,香氣四溢時,這才倒入煮滾的雞高湯,然後加入咖哩塊。

比起大塊大塊肉的咖哩,我比較喜歡看不到料的咖哩,所以把所有材料都切小小的,這樣的好處是也不用煮太久,煮滾後轉小火再煮15分鐘就可熄火,蓋上蓋子,用陶鍋本身的熱度讓咖哩與蔬菜慢慢軟化入味。

第一天吃,很簡單的配了烤法棍和水波蛋,讓蛋黃恣意流淌在深褐色的醬汁上,再用麵包沾著吃,實在美味極了。

第二天吃,再換個吃法,煮成日式的咖哩烏龍麵。以咖哩醬與日式高湯1 : 1的比例調製成略濃稠的湯底,再加入冷凍烏龍麵一起煮;另一頭趁著煮麵時,在烤網上烤日本大蔥,烤到滲出汁液、表面微焦就可以了,把麵與湯倒進大碗裡,再鋪上烤大蔥,完成。

真的不是我要說,和咖哩最配的還是日式的昆布小魚干高湯啊,既有香料韻味,又有濃稠感,但存在咖哩下的基底是日式高湯的旨味,我心目中第一名的咖哩吃法就是它了。

現在的大蔥開始好吃了,不論是日本的或台灣的都好,重點是要讓它加熱後充分釋放出甜味,一點都不辛辣,反而是水嫩多汁,大家務必試試。

寫了這麼多,還是要來介紹一下這次使用的陶鍋,擁有鑄鐵鍋的效能,但重量只有一半,我用了好一陣子,覺得挺上手。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,下週一 ( 1/11 ) 晚上八點鐘,請鎖定這裡,我們要開團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比家餐桌影像全記錄! 有時也會有詳細作法。
View all posts